Pages

Monday, October 17, 2011

家长满足幼儿需要的前提是了解和关注


有位妈妈这样说:“我一直都在寻求教育孩子的方法,所以到很多的家庭教育群里去看其他家长的教育心得,买了很多家庭教育书籍来学习。想把孩子教育好。但是越学习,困惑越多,我现在都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了。”其实这并不难理解,现在网上的家庭教育群很多,但是都是在交流各自的育儿心得,并没有专业性,家长在不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下,随意的将别人的育儿方法用到自己身上,所以会越教育效果越差。还有就是因为家长并没有把所学的家庭教育知识融会贯通,看似学习,实际上心态不正确,总是试图改变孩子,而忽略了自己要做孩子的榜样。这就需要家长除了对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的同时,还要从根本上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里到底需要什么。只有知道孩子需要什么,才不会停留在满足孩子物质需求和身体一般状况上,把孩子的生命提升到新的层次。家长如想满足幼儿的需要,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孩子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1、安全感的需要——人的不安全感来自于生活需求得不到保障带来的焦虑和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带来的恐惧和不安。孩子的不安全感同样也源于此,并且更具有独特的安全需要。家长应明确,孩子对安全感的需要是强烈的。而孩子的安全感来自于父母的给与。父母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人都难以替代的。婴幼儿得到父母的关爱、呵护,他们才会有安全感。孩子昨天什么行为被允许或得到赞许,便能类推出今天的什么行为也会得到允许或赞许,他们对自己和未来便有了信心,便有了安全感。此外,孩子还需要来自社会交往中的安全感,他们害怕被排斥而产生不安全感。他们需要被集体、同伴和老师的肯定和容纳,需要在集体中认识自己并获得自信,依靠自信获得内心稳定,获得自我价值感和力量的源泉。
2、交往的需要——孩子的交往需要是与生俱来的,人也正是在社会交往中从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与同伴的交往已成为孩子社会化的主要途径。在孩子成长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交往人,对孩子的发展起着终于的作用。但是与同伴的交往却是父母所不能代替的,孩子也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才能真正得到孩子式的爱好和欢乐,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孩子的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同情心,爱心等美德也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获得,从而学到社会技能,获得情感的发展,使孩子逐步社会化。家长可以这样做:把孩子“推”出去,寻找交往对象,家长要多带孩子串门子,带孩子到人多公园或草坪上,鼓励孩子和陌生的孩子交朋友。让孩子在一次次的交往中得到锻炼。家长还可以把别的孩子请到家里来,给孩子们提供交往的场所。在就是指导孩子区分是非,有的家长不让孩子与伙伴玩耍,是担心孩子学坏这种担心是有道理的,但是如果怕孩子学坏就禁止交往,那就因噎废食了。在幼儿园。小学阶段的孩子坏不到什么程度,做家长的也不要制造等级标准,只要孩子们在一起玩儿的快乐就好。
3、信任的需要——我们都知道,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得到对方的信任,如果不建立的信任的基础上,很多事情都办不成,做不到。孩子也是如此,孩子需要想温暖可靠的信任和理解中去学习和探索,在信任中去克服幼稚和错误。孩子在顺利和成功时应该得到信任,这一点家长很容易做到。但是孩子在遭到失败和挫折时更需要这样的信任和理解,这时家长要不吝惜信任,这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4、创造的需要——大自然中,人是最具有创造的需要,也是最具有创造的天赋。孩子的创造其实很简单。不少父母为孩子选购玩具,总是尽可能挑选华贵的,自动的玩具,似乎贵的玩具对孩子就更有价值。其他,家长挑玩具不能以价格为标准,尤其对孩子创造需要的满足更是如此。针对这种情况,我指导家长购买玩具应注意满足孩子的创造欲望,比如组装玩具就比自动玩具强,可以拆卸,可以重新组合造型,孩子可以完全发挥自己的想象去创造。
5、探索的需要——孩子总是想了解世界,什么事情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奇的,这是孩子的天性。喜欢思考,喜欢问为什么。孩子的探索就是孩子的探索,带有明显的未来科学家的举止。当孩子问家长天上的星星是怎样时,就很欣喜孩子的探索,当孩子钻到床下‘探索’时家长却不以为然。孩子的最初探索就是从这里萌芽的,所以告诫家长,不要阻碍了孩子的探索。
6、成功的需要——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成就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孩子同样有这种需要,而且也是孩子的最高需要。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力得到他人的认可,尤其是父母和老师的认可。一个一年级老师亲切地搂着一个孩子连连夸奖:“真棒!真乖!你看你多能干!”那个孩子并不是作出了难题,他是全班最后一名,整整读了半学期的书,才能默写完26个拼音字母!如果家长和老师都能这样对待自己认为“不成功”的孩子,那么孩子将来会上怎样的一番大作为!
7、独立的需要——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不希望永远活在父母的保护中,他们渴望能够独立地做一些事情,独立地决定自己的事情。
8、游戏的需要——不少家长认为,游戏只不过是让孩子玩玩而已是浪费时间。其实这时没有认识到游戏对于孩子的需要。幼儿阶段的孩子主要以游戏为主,他们通过各种亲子游戏,集体游戏来感知和了解大自然。陈鹤琴说:“小孩子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是孩子主动的,自愿的活动,是适应孩子内心的需要而产生的,是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最大的心里需求。
9、潜在的需要——孩子潜在的需要有:表达情绪的需要、对刺激的需要、不愿受干扰的需要也就是独处的需要。
李子勋说:“孩子在遇到问题、情绪出现困扰时,最需要的并不是一个教育家,而是能了解自己、关怀和包容自己的父母。如果孩子不愿意将受到的困扰告诉我们,最可能的原因是我们曾在听过孩子的诉说之后,并没有表现出孩子所期待的接纳,孩子的心情得不到安抚,甚至会加深创伤。





























作者: 孙鸿雁 (甘肃甘南幼儿一班 









2 comments: